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4个步骤让综合科医师能更好支持到病人处理情绪和应对

得知我在心理门诊执业心理治疗后,社区推介病人给我越来越多。如果在综合科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 / General Physician / Family Doctor)先占处理,也能取得一部分很好效果。以下有4个步骤帮助综合科医师更好地支持病人处理情绪和应对。 第一阶段医师应做:评估并拓展问题  有类似的挑战,让医师觉得棘手,有可能简单判断并马上转诊转介 我家孩子要参加高考,然而 TA 爸爸安排高考前孩子出国留学 有很多这种情况,不属于医学问题,然而病人又来到医师这儿,能说明病人有动机实现自己更好。此时医师采取第一步行动:评估问题。 评估问题为了同步行动拓展问题作铺垫,同时完成鉴别诊断: 是否病人的叙说逻辑混乱、内容离奇 是否病人有紧急情况,譬如胸痛 其他医师职权和职业道德不能处理的问题 病人感受到不舒服、不寻常(illness)是TA意识层面能注意到的问题。TA 能注意到这些,还受到其他心理状态影响:意识、注意、意志、情绪、记忆。病人的文化也带了影响,例如叙说并且处理情绪对于65岁以上老人是以往没有的经验,农村成长的病人更趋向采取其他方法处理。 知道这些后,医师就可以给出5分钟至10分钟,给机会病人自我觉察、自我调整,把TA关注的目标讲出来。这个对于医患双方都是准备状态的阶段里,医师努力不插话。医师接待的留白为了下一步找到方向。 在这个阶段里,医师紧接行动:拓展问题: 病人这事有多久了? 这事给病人带来了哪些影响? 病人做过些什么来处理这些影响? 拓展问题时,避免使用盘问话语,有机会我另外专程讲。 在精神医学层面、在心理学临床层面,超过2周甚至达到6个月的情况,基本属于医学或者心理学治疗需要介入的主题。医师这部分的警觉和重视,也职业操守也是共情的组成。 同时,病人发现TA自己不寻常,有时能表述为“痛苦”或展现了痛苦,在个人功能的睡眠、起居、饮食都有不寻常,甚至在社会功能(家庭、工作、学习、同辈交往)都有不寻常,也说明问题优先程度、重要程度、急迫程度。 此时的拓展问题,还有机会发现病人来访这个阶段里,有躯体化,包括胸闷、肩颈背痛、腹痛、呼吸不顺、头晕、胸闷。 上面这些拓展问题(expand)和聊天、心理咨询师不一样,医师有结构有维度处置,就可以探讨“甲亢”、生...

这三件事少做不做,实际在支持孩子“中考”“高考”发挥更好

“中考”“高考”考试季即将到来。考试季前后往往会有这些热点:考生失眠[1]、忘记带准考证[2]、无法集中注意力[3]。甚至不只有这些问题。相关情况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不少烦恼、遗憾。 这些现象多数和焦虑情绪管理、亲子互动不良有关 。 家庭治疗,一种心理学临床和咨询技术,有机会让心理治疗师和家庭一起看到: 孩子问题出现以前有很多个积累发展 。 一般来说,考试季遇到的问题和相关家庭做多了以下三件事。 一、学术成就重大期望 一些家庭只盯着一个选项:考试成绩拔尖,以换取孩子继续前进的机会。 一旦考试结果低于期望值,其他的出路,譬如进不到顶尖学校,或者下一阶段只能在职业技术专业里选择,家庭会极为抗拒。 这样的低容错率,让 家庭每个成员常常处在紧张和凝重的氛围里 。 二、“探照灯”式的关注 很多父母能明白放手让孩子成长,但是同时又不放心。孩子在家学习,家长或者安排孩子明明白白到每分每秒,或者时不时投喂营养品。 孩子既感到矛盾 ,又感到无需恰当努力也能得到人生兜底, 无能为力 就是这样而来。 三、继承派遣愿望 错 错失高等教育的家长,希望孩子 比自己学业更优秀 ,孩子更优秀就能比起自己得到更多人生机会。 家长把孩子的好看得 比自己的好更重要 ,很难意识到 孩子心理空间挪不出位置 装载父母期望,也很难看到 孩子的学习不仅在书纸堆、也在同伴之中 。  家长们应当有当下心智。不是孩子的事让父母们紧张,而是父母们带着孩子一起紧张。紧张阻碍调取记忆、扰乱学习任务分配,甚至助推孩子情绪波动[4]。跌宕起伏的情绪,让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难以在考场发挥真实水平。 家长多做这些可以更好支持孩子 考试 留多一些空间给孩子。 夫妻自己晚餐后散散步、实现以往那些想做没做到的正向兴趣爱好……多做家长自己的事。孩子没有主动提出,家长也不需要留守在孩子门边, 试着努力 不要紧盯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除了留白位置空间,也要 留下心灵空间 。夫妻之间、亲子之间聊家常事、趣味事,比起向孩子讲道理能 让人松弛下来 。  多发展自己的个人 。家长自己的生活丰富、情感松弛,也在给孩子示范:能学习优秀这不错,健康的人格更加让人生稳健致远。 提供衣食住行坚实后盾 。问问孩子喜欢吃点啥菜肴,努力实现孩子的选择,在饮食、温暖、居住方面 给 孩子安全感 。 多尝试 减少抢去老师和同学的角色,在孩子学习方面止言...

花1万去做心理咨询,能改善孩子的网瘾与不上学的问题吗?

陈小民(化名)开始只是头痛,在各个医院都查不出问题;接着家里人为TA请假,不上学之后小民头痛改善。但是,随着请假变多,孩子在家里面通宵玩游戏。家长为这些网瘾忧心忡忡:  花1万去做心理咨询,能改善孩子的网瘾与不上学的问题吗? 家庭做一些新的不一样,方向和力度恰当时 ,孩子会发生很多正向改变。我从事心理学临床和咨询那么多年来,看到家长们在网瘾与不上学这部分的难受和无力得到一段时间处理后,松弛下来、更为坚定陪伴孩子前进。 孩子的问题,实际在向家长呼救 没有见过精神医学科医师之前,贴下“网瘾”这个标签 ,并不能帮到孩子很好回到学校。贴上“网瘾”标签后,TA 就和别的孩子区分开来;尽管这个年龄很多其他孩子也玩电脑游戏、手机游戏,这些孩子反而会排斥、耻笑贴上标签的孩子。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象一下这个孩子,TA 手上的资源完全不能处理遇上的困难, 只能用自己方式呼叫父母救援 。此时家长也许就明白,“网瘾”“拒学”正在传递一些信息。 孩子的问题,实际在考验TA在家长心里“值不值” 一个有价码的问题,意味孩子在家长心里只值这个钱,一旦TA不能恢复到以往学习的能力和水准,TA将会不值得爱。 常常,父母的牺牲会成为TA最后一根稻草。“我们都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还不上学啊!?” 陈小民(化名)才见到一道光,又暗淡下去,抱起TA的平板电脑。 孩子的问题,还要看家长还可以做些什么不一样 我不止一次见过家长把孩子一放,问“你帮我看看孩子有什么问题” “你帮我和孩子聊聊,让TA尽快上学”。 不上学这事反人性,至少 拒学这事和孩子们能在学校和同龄人相处这部分相 ;孩子仅仅留在家不能上学、大量使用电子产品事出反常,一定要看看反常怎样一步又一步发展为这样。 比起学校老师、同学,家长能知道孩子更多。 花1万去做心理咨询 , 必不可少一部分得是心理师和家长谈谈、谈谈孩子谈谈 ,怎么地就开始不上学而且“有网瘾”。 松动孩子拒学的第一个不一样,从夫妻坐到心理师前开始 许多声音归因孩子问题到家长。这里面藏着一个真相: 家长在支持孩子成长过程里缺乏适当技能 。让那些以往得到的亲子习惯,催生父母们的爱让孩子惊慌和为难。 现在看看这些例子: “我的成绩没有进入前10名,又不是不合格,他们对我各种不满意。” “我只是抱怨一下老师只表扬那个女生,爸妈却让我反省自己为什么没做好。” “课间休息、下课后,我同桌拉...

这3件事不解决,孩子的睡眠难有起色

小民(化名)妈妈躺在床上半梦半醒,数次透过房门看向小民房间那边。终于,孩子那边灯熄了,小民妈妈也开始迷迷糊糊入睡。次日晚餐,小民妈妈忍不住念叨:“孩子,效率高点做完作业,争取今晚早点儿睡。” 很多家长有相似疑惑,倾诉:“我对TA的成绩一点儿都没有高要求,但是孩子磨磨蹭蹭,每天做作业到夜晚12点、凌晨1点。看到孩子起床后睡眼惺忪,TA哪有精力处理第二天的学习呐!真是愁死人了!!” 孩子却不领情,满怀抱怨:“烦死了!谁不想早点做完作业。做完作业可以玩一小会,听一会音乐。可是他们在我做作业时进进出出,问这问那,长吁短叹,老是催我。我一点儿都静不下心。你以为我想熬到(早上)两点钟睡觉?!” 家长们用尽冥想、针灸、白噪音,各种方法却没有让孩子睡眠有起色; 紧张来源没得到丝毫缓解,睡眠技巧只能起到微乎其微作用。 低质量睡眠在4方面耽误孩子学习 省流版 : 挑灯夜战让学习事倍功半 。 完整版 :低质量睡眠损害孩子注意力,耽误分配任务,挫伤记忆,情绪波动大。 一、 在注意力方面 让大脑的 「 控制中心 」 罢工 :不清楚什么时候为哪样学习进入状态、维持多久。 大脑 「 警报系统 」无法 正常巡逻 :人会变得反应迟钝,且难以快速锁定重要信息;如同熬夜后上课时,明明听到老师说话,却抓不住重点在哪。 大脑无法干预杂讯 :更容易被无关事物吸引,导致分心加重;类似于学习时,看着插图而忘了当前。 二、在任务分配方面 断联大脑「协作指挥部」: 导致你在写作业时突然就忘记思路,或是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频频出错。 清空「任务优先级白板」: 难以判断「先复习数学还是背单词」,造成时间分配混乱。 卡住「行动启动开关」: 明明想重温知识,却不知觉去找零食。 三、在记忆方面   卡住记忆「存档键」: 熬夜复习时拼命抄笔记,第二天却发现本子上一片空白。   断连大脑「记忆传输」: 记不住知识点或对话细节;老师讲课明明听清了,合上书却想不起讲了什么。 扰乱记忆「仓库管理员」: 大脑整理记忆的「档案室」)会错误堆放信息,导致回忆混乱;如同把数学公式和语文课文记到一起。 四、情绪 失控的「情绪警报器」: 睡眠不足导致情绪过猛、控制不足,小事也能让孩子焦虑或暴躁。 堵塞「情绪垃圾回收站」: 负面情绪不能自动清除,学习时烦躁或绝望。 引爆「压力激素炸弹」: 负面情绪大脑彻底“死机”,无法安排学习。 3件...

关于

我多年从事心理学临床和咨询,主要概念和技术取向为 家庭治疗(Family Assessment/Therapy) ; 非博士,非教授,非歌手。 曾参与制定《高级家庭医生胜任力认证评估指南(试行)》,中级心理治疗师(管理号30220210444020020516),疾病控制主管医师。 亲子谈判 ® 导师;这也是我在家庭治疗里接待不少儿童青少年家庭的一个促动机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成员(编号M153308463M),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编号20240391)。 寻求专业服务者有权了解下列相关事项:心理师的资质、所获认证、工作经验以及专业工作理论取向……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