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个步骤让综合科医师能更好支持到病人处理情绪和应对

得知我在心理门诊执业心理治疗后,社区推介病人给我越来越多。如果在综合科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 / General Physician / Family Doctor)先占处理,也能取得一部分很好效果。以下有4个步骤帮助综合科医师更好地支持病人处理情绪和应对。

第一阶段医师应做:评估并拓展问题 

有类似的挑战,让医师觉得棘手,有可能简单判断并马上转诊转介
我家孩子要参加高考,然而 TA 爸爸安排高考前孩子出国留学

有很多这种情况,不属于医学问题,然而病人又来到医师这儿,能说明病人有动机实现自己更好。此时医师采取第一步行动:评估问题。

评估问题为了同步行动拓展问题作铺垫,同时完成鉴别诊断:

  • 是否病人的叙说逻辑混乱、内容离奇
  • 是否病人有紧急情况,譬如胸痛
  • 其他医师职权和职业道德不能处理的问题
病人感受到不舒服、不寻常(illness)是TA意识层面能注意到的问题。TA 能注意到这些,还受到其他心理状态影响:意识、注意、意志、情绪、记忆。病人的文化也带了影响,例如叙说并且处理情绪对于65岁以上老人是以往没有的经验,农村成长的病人更趋向采取其他方法处理。 知道这些后,医师就可以给出5分钟至10分钟,给机会病人自我觉察、自我调整,把TA关注的目标讲出来。这个对于医患双方都是准备状态的阶段里,医师努力不插话。医师接待的留白为了下一步找到方向。 在这个阶段里,医师紧接行动:拓展问题:
  • 病人这事有多久了?
  • 这事给病人带来了哪些影响?
  • 病人做过些什么来处理这些影响?
拓展问题时,避免使用盘问话语,有机会我另外专程讲。 在精神医学层面、在心理学临床层面,超过2周甚至达到6个月的情况,基本属于医学或者心理学治疗需要介入的主题。医师这部分的警觉和重视,也职业操守也是共情的组成。 同时,病人发现TA自己不寻常,有时能表述为“痛苦”或展现了痛苦,在个人功能的睡眠、起居、饮食都有不寻常,甚至在社会功能(家庭、工作、学习、同辈交往)都有不寻常,也说明问题优先程度、重要程度、急迫程度。 此时的拓展问题,还有机会发现病人来访这个阶段里,有躯体化,包括胸闷、肩颈背痛、腹痛、呼吸不顺、头晕、胸闷。 上面这些拓展问题(expand)和聊天、心理咨询师不一样,医师有结构有维度处置,就可以探讨“甲亢”、生理疾病对病人主诉有因果关系还是有加重影响,或者只是共病。 这个阶段里最后,医师和病人谈一下,病人做过什么来处理TA遇上的这些。 不少个案经过上面这些结构式谈话,找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医学干预后病人症状缓解,挪出病人更多资源处理好TA应对难的那些,不一定就要找心理师。生理疾病处理有改进效果,但是负性情绪依然存在,那就进一步转介、转诊给心理治疗师。

第二阶段:医师了解病人的人际关系 

谈谈病人过去的人际关系、现在的人际关系。带着好奇心去了解:

  • 病人在哪里成长
  • 病人本身有没有其他重大事项(医学术语:既往史、家族史)
  • 病人遇上的问题,婚姻家庭或者亲密关系里、从父母的家庭那儿、从子女那儿、从亲朋好友那儿得到过哪些回应
这些谈话帮助医师理解病人更多,这是共情非常重要的基础。 甚至,谈话里医患互动后,患者感受到安全、温暖有力量、得到信任、自己也有信念,患者自己可以聚焦到处理问题的其他应对。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说得很好。在心理学临床和咨询里,“不一定能治愈;常常接纳;总是倾听并理解”是常态;参与《深圳市高级家庭医生胜任力评估指南(试行)》的经历告诉我,第二句话在全科医学里更是常态。 如果认同我说的,全科医师就很难为“没有开药”“没有提供解决方案”的助人情节困扰。 

第三阶段:医师协助处理病人的困扰 

回到一开头的挑战。经过评估问题和拓展问题,医师和病人都一致同意处理负性情绪时,有很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概念和技术可以处理。 像精神科转岗培训经过认知行为治疗训练的医师,可以按照 CBT 技术评估应激情境(A)、信念和行为(B)、反应和行为(C)、思辨(D)、效果评估并巩固适应性反应(E)。

第四阶段:医师进一步转诊转介

前面说过,综合科医师有可能在接待后任一过程发现病人有禁忌症,应当转诊到专科后续处置。 现状里,经过首阶段医学处置或者CBT产生正向效果,病人一回到人际关系里再次遇到症状复燃。大多数情况下,要考虑家庭治疗(也叫家庭评估),协助病人所处的整个互动也做出适应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