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花1万去做心理咨询,能改善孩子的网瘾与不上学的问题吗?

陈小民(化名)开始只是头痛,在各个医院都查不出问题;接着家里人为TA请假,不上学之后小民头痛改善。但是,随着请假变多,孩子在家里面通宵玩游戏。家长为这些网瘾忧心忡忡:
 花1万去做心理咨询,能改善孩子的网瘾与不上学的问题吗?

家庭做一些新的不一样,方向和力度恰当时,孩子会发生很多正向改变。我从事心理学临床和咨询那么多年来,看到家长们在网瘾与不上学这部分的难受和无力得到一段时间处理后,松弛下来、更为坚定陪伴孩子前进。

孩子的问题,实际在向家长呼救

没有见过精神医学科医师之前,贴下“网瘾”这个标签 ,并不能帮到孩子很好回到学校。贴上“网瘾”标签后,TA 就和别的孩子区分开来;尽管这个年龄很多其他孩子也玩电脑游戏、手机游戏,这些孩子反而会排斥、耻笑贴上标签的孩子。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象一下这个孩子,TA 手上的资源完全不能处理遇上的困难,只能用自己方式呼叫父母救援。此时家长也许就明白,“网瘾”“拒学”正在传递一些信息。

孩子的问题,实际在考验TA在家长心里“值不值”

一个有价码的问题,意味孩子在家长心里只值这个钱,一旦TA不能恢复到以往学习的能力和水准,TA将会不值得爱。

常常,父母的牺牲会成为TA最后一根稻草。“我们都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还不上学啊!?” 陈小民(化名)才见到一道光,又暗淡下去,抱起TA的平板电脑。

孩子的问题,还要看家长还可以做些什么不一样

我不止一次见过家长把孩子一放,问“你帮我看看孩子有什么问题” “你帮我和孩子聊聊,让TA尽快上学”。

不上学这事反人性,至少拒学这事和孩子们能在学校和同龄人相处这部分相;孩子仅仅留在家不能上学、大量使用电子产品事出反常,一定要看看反常怎样一步又一步发展为这样。

比起学校老师、同学,家长能知道孩子更多。花1万去做心理咨询必不可少一部分得是心理师和家长谈谈、谈谈孩子谈谈,怎么地就开始不上学而且“有网瘾”。

松动孩子拒学的第一个不一样,从夫妻坐到心理师前开始

许多声音归因孩子问题到家长。这里面藏着一个真相:家长在支持孩子成长过程里缺乏适当技能。让那些以往得到的亲子习惯,催生父母们的爱让孩子惊慌和为难。

现在看看这些例子:

  • “我的成绩没有进入前10名,又不是不合格,他们对我各种不满意。”
  • “我只是抱怨一下老师只表扬那个女生,爸妈却让我反省自己为什么没做好。”
  • “课间休息、下课后,我同桌拉着其他男生不让和我一起玩,还说我穷酸样。爸爸妈妈让我只需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当陈同学爸爸和陈同学妈妈得知长久以来孩子精力用在应付父母,父母自己越要求陈小民,陈小民越没有办法思考学习。一个新的想法出现了:夫妻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新的不一样?

那些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不能让问题好转,还可能让问题相持,甚至让问题加重,得在心理师在安全、规范的环境里陪伴家庭发现这些规律。

见到这些规律,也就知道有些事情少做一些、有些事情多做一些,孩子外部压力会少一些。外部压力少一些,意味着TA有富足精力处理自己的学习。

来预约我吧。